11月6日,有一家环保企业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,许多人知道它叫做“力合科技”,却不太了这家企业的背景——一家环境监测仪器制造商,其产品包括水质自动监测系统、空气/烟气自动监测系统和环境监测信息管理平台等。
一直以来,我国环境监测行业的企业数量不多,这样一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,只是偶然吗?如果只是偶然,最近两年,一批国内外环境企业加快布局环境监测市场又意味着什么?答案不言自明,在种种看似偶然的现象背后,是一个行业的逐渐崛起。
作为环境管理的顶梁柱,环境监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,加上环保产业提质增效,“强监管”格局形成,环境监测迎来最好的发展时代,也挑动着诸多环境监测企业的神经。
从政策层面来看,2015年2月,原环境保护部出台《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》,提出全面放开服务性监测市场;有序放开公益性、监督性监测领域。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环境监测,规范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行为,促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良性发展。
2017年《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》出台,明确要求,到2020年,全面建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保障责任体系,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,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防范和惩治机制,实现两个“确保”,即确保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独立公正开展工作,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全面、准确、客观、真实。
2018年8月,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表示,稳步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服务社会化。创新生态环境监测等公共服务供给模式,有序开放生态环境监测市场,鼓励社会监测机构参与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、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、清洁生产审核、企事业单位自主调查等监测活动。
近日,《生态环境监测条例(草案征求意见稿)》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,意见稿提出,“注重保障参与主体的平等权益”“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可以接受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、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委托从事生态环境监测活动。
从产业应用来看,环境监测的上游配件包括传感器、电磁阀、泵、电源、光电倍增管、光学镜片、机械加工件等,下游应用集中在环境质量监测以及污染源监测。环境监测要求的提升以及监测范围的扩张,市场需求十分可观。
如前文所说,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行业企业数量不多,存在监管水平低、设备精密度不高等短板,但随着环境监管技术的不断完善,行业还存在较大上升空间。
统计数据显示,我国环境监测市场规模年度复合增长率较高,在2018年达到638亿元,预计行业保持25%的市场增速,到2020年,环境监测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40亿元,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巨大。还有更乐观的估计,到2020年实现900亿元~1000亿元的市场规模。以先河环保、博天环境、聚光科技等为代表的优先抢占市场的企业将更具竞争优势。